2021-11-30 11:13:12 来源 : 科技日报
万众期待之中,截至北京时间11月7日20时28分,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、王亚平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。那一刻,中国航天史上诞生了一个新纪录,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出舱行走的女航天员,太空漫步的人类历史进程中,终于第一次出现了中国女航天员的靓丽身影。
为了迈出这一步,我国为女航天员做了哪些准备?人类历史上曾涌现出多少杰出的女航天员,她们有着怎样的飞天壮举?进入太空后,女航天员的任务分工是否有别于男航天员?
58载共有65个“她”造访太空
“人类第一名女航天员曾是一名纺织女工。”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杨宇光介绍。1963年6月16日,年仅26岁的瓦伦金娜·捷列什科娃成为首位造访太空的女航天员。这一天,与尤里·加加林成为首位飞向太空的人类仅相隔2年。捷列什科娃也是迄今为止进入太空最年轻的女性。
此后的19年里,浩瀚太空都不见女航天员的身影。直到1982年,世界上第二位女航天员才踏入太空,她就是苏联的斯韦特兰娜·萨维茨卡娅。“我国女航天员王亚平与她的经历非常相像。”杨宇光说,王亚平是中国第一位进入空间站、第一位出舱活动、首位2次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。这里的“中国”一词替换为“世界”,就是萨维茨卡娅的辉煌航天史。
截至2021年11月,全球共有65位女性造访太空(包括航天员和商业付费的太空乘客),约占全部太空造访者的10%。其中美国女性最多,苏联、加拿大、日本、俄罗斯、中国分别有2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,英国、法国、韩国、意大利各有1位女航天员进入过太空。
“没有女航天员参与的载人航天活动是不完整的。”杨宇光解释说,人类进行载人航天活动,最终极的目的还是要远征其他星球。普遍而言,男性在力量、逻辑思维、反应速度等方面的表现要优于女性,但女性在语言沟通能力、理解能力以及工作的细致程度方面则更占优势。
“男女航天员有差异,也各有优势,可以形成有益互补。”杨宇光说。
身着定制舱外服进行太空漫步
11月7日晚,王亚平的出舱标志着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实现“太空漫步”,她身着的新舱外服也在太空中首次亮相。
“舱外活动分为两类。”杨宇光介绍说,一类是太空漫步,指在失重、微重力条件下进行的出舱活动;另一类是在月球表面进行舱外活动,属于有重力条件下的活动。
杨宇光指出,为使王亚平顺利执行本次出舱任务,我国主要从两方面做了充分准备,一是舱外服,二是对航天员进行严格训练。
“国外女航天员出舱少的重要原因之一,就是没有女性专用舱外航天服。”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,此次亮相的新舱外服由天舟三号货运飞船运上太空,是专门为女性出舱活动设计的舱外航天服,尺寸大小按照王亚平身材专门设计,因此比较合身,可保证航天员动作灵活,减少体力消耗,提高工作效率。
“舱外服与太空环境之间存在约40千帕的压差。在太空做‘踩油门’这个动作时,必须克服强大的内外压差才能实现,极其消耗体力。”杨宇光指出,这套舱外服对下肢部分进行了版型优化,使得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对位更为准确,这就让体型瘦小的航天员穿着更适体,更利于女航天员控制脚限位器来调整自身姿态和方向,顺利执行出舱任务。
为了“驾驭”舱外服,地面训练中,王亚平穿着200公斤的水下训练服,在中性浮力水池下工作五六个小时,训练完手抖得都拿不住笔。“针对出舱训练,我必须缩小和男航天员的差距。怎么缩小这个差距?就是练。”王亚平曾经这样说。
王亚平生性不怕吃苦、不服输,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,她加大自己的训练强度,为此甚至放弃很多假期。王亚平的体质训练教员提到,每次王亚平都要针对出舱任务加练臂力,练习抓握铅球、俯卧撑、举杠铃等。体质训练中,她也总是走得最晚。
杨宇光回忆,他和王亚平初识是在2014年,那会儿王亚平刚从神舟十号飞船返回地球一年多,近年来她更是完全专注于航天训练。“身着舱外服的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,行动和操作主要靠上肢。男航天员臂力、体型和臂展具有先天优势,女航天员要加强对加压后舱外服的操控力,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。”杨宇光说。
女性更适合长期载人航天任务
“女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中雌激素和镁的代谢方面优于男性,体内铁的含量和产生的废物也较低,所以不易出现血栓、铁中毒、血管痉挛、心律紊乱等问题,更适合长期载人航天任务。”庞之浩介绍,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,人们发现,女航天员在航天活动中的作用与男航天员有所不同,女航天员在太空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。
庞之浩具体介绍道,女航天员身材小巧,在太空行走时容易控制身体的移动,可更灵活地完成一些细致的作业。从生理构造、心理素质来讲,女航天员对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持久,耐寂寞能力较强,心理素质稳定;女航天员在某些方面感觉更加敏锐,心思更加细腻,考虑问题更加周全,处理问题更注意方式方法,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也比较强;女航天员可为乘组带来活力,男女一起工作可使双方配合顺畅,积极主动,工作效率高,错误率少;此外,女性上天也有利于全面开展医学研究,没有女性参与载人航天,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成果是不完整的。
近年来,中国也在加大女性航天员的培训。从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运送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进入太空,到今年王亚平成功出舱,都体现了中国航天在女性航天员培育方面作出的努力。
“针对女航天员,这次神舟十三号飞船任务对飞船和空间站进行了更完善的准备。”庞之浩说,此前发射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就搭载有针对女性的服装类货物,包括适合女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和其他衣服。另外,还有卫生用品、化妆品等,都是给女航天员特地准备的。
未来,人类将有望登陆火星。庞之浩表示,由于去火星路途遥远,所以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上讲,火星乘组最好能配备一名女航天员。
根据工作特点,职业航天员可分为飞行专家、任务专家,飞行专家都是从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,而任务专家不一定。纵观世界航天史,女性在太空几乎承担过所有的航天“工种”,她们担任过宇宙飞船驾驶员、航天飞机指令长、国际空间站站长,也有的是太空中的生物医学专家、载荷专家。
“中国航天对女航天员的重视,可以体现出一种长远太空探索的深度考量。”庞之浩说。(唐 芳)